新闻中心

“内娱为何如此高调炫富?”



内娱的“高贵”现象究竟体现在哪里呢?

煮娱星球以作品为证,与粉丝共行。

*来源:异能八卦局(bgj257)*

说到《无限超越班》,相信很多人都有所了解吧。不得不承认,要对付内娱的一些青年演员,港圈的大佬们确实更有一手。他们轻轻松松、几句话就能让那些装腔作势的人无处遁形。比如吴镇宇对周柯宇的犀利回击☟

实际上,把无法应对的事情推给粉丝,周柯宇并不是个例,而是如今年轻明星群体中的一种普遍现象。他们最喜欢用这种方式来推卸责任。

吻戏为什么借位?因为粉丝不允许!床戏为什么不敢拍?也是因为粉丝。选角不合适为什么还要演?因为粉丝喜欢!

同时,有些粉丝的表现也让人无语,他们过于奴性,喜欢谁就把谁当作主子,指哪儿打哪儿,连晒个太阳都让人心疼得不行。

久而久之,这个圈子变得越来越奇怪。和真正的豪门站在一起,反而觉得自己高贵起来。高高在上、目中无人。出门时,安保人员比粉丝还多!

说实话,如果不是见证了港片的辉煌,对一些港星有所了解,真以为自己看到的娱乐圈就应该如此。

那个年代,动作戏非常盛行,无论是能打不能打的人,都必须能打。邹兆龙在一次采访中就坦言,现在拍武打戏是做反应,但以前都是“砰”的一声直接上。

当主持人问他如果被打肿了脸怎么办,他回答说:“如果很快被打肿,那还做什么演员呢?”他还说,在现场不是看谁打得过,而是看谁能挨到不进医院。

这种话并非虚言,甚至还有许多常人难以想象、危险系数极高的动作等着他们。

“这个谁做谁死!”“让我想都不敢想,都谁设计的。”“那是真的,从上面真的摔下来。”

经典之所以能成为经典,其实就是有人拿出诚意、有人投入精力、有人豁出命。成龙就是其中的典范!

因为太拼,导致没有哪家保险公司敢接他的保险,和成家班成了黑名单的主要成员。原因很简单,保别人稳赚不赔,保动作演员就得破产。

在《警察故事》中,成龙从五层楼跳下的场景,相信很多人看后都热血沸腾。但实际上,成龙当时拍这个场景也感到害怕。

商场中央立着几根长杆,上面挂满小灯,为了布置这个场景,剧组花了好几天时间。

开拍那天,他一直犹豫、纠结。因为楼高二十多米,那些小灯接的不是蓄电池,而是原建筑的电力。

所以,稍有不慎,要么电死、要么摔死。然而,形势又逼得他只能成功不能失败,压力可想而知。

后来实在没办法,他一咬牙,纵身一跃,火花四溅。落地的那一刻,他有点失去理智,直接抓起旁边的特技演员一顿暴打,幸亏特技演员拼命求救才渐渐唤醒了成龙的意识。

后来,大家掰开成龙的双手,发现已经烂得不成样子。再检查身上,没几块好肉。同组其他演员看见,好多都吓哭了~

很多年前,成龙还挺年轻,上节目被问起片酬问题,他透露非常高。要是这话放在现在某些明星身上,肯定能被喷死,但成龙那番话不管过去还是如今,鲜少有网友表示嫉妒或阴阳怪气。

原因自然不用多说,成龙那钱一般人挣不来。

在《龙兄虎弟》这部戏中,有一个跳热气球的镜头。拍摄期间,成龙先从悬崖起跳,再从飞机跳到热气球上,分两次完成。

这个场景至今没人敢复制。

花絮中还有一个场景是从树上跳下,本想借树枝缓冲一下,没想到断了。

然后,就见成龙直接从高处砸到地上的石头上,耳骨瞬间破裂,还伴随着脑出血。要不是附近有脑科专家,他能不能逃过这一劫都难说。

在《一个好人》中,脚蹬大车轮胎的经典画面相信很多人都没忘记。

在《十二生肖》中,从火山口跳下的画面更是惊险刺激。

那是瓦努阿图活火山实景拍摄,据说拍摄那会儿,火山还处于喷发期。

成龙从火山外坡滚落的时候已经将近60岁,身体素质远不如年轻时候,如果没控制好身体,随时有生命危险。

你说他不用替身嘛,肯定也用,可即便抛开替身做的那些,普通人也来不了他的动作。

那个年代,武打演员们都是明知不可为而为之。

因为深知替身也是人,会受伤会死,所以危险动作能自己做都尽量自己做。

当然,不是鼓励一定拿命去拼才算敬业,主要是觉得如今太多演员过于矫情了,甚至不把替身当人。

破个手指,乌泱泱一片围上去哭天喊地、出镜净是大头照……

像张翰拍戏,居然比导演还能安排。

反观从港圈出来的演员,鲜少有人觉得在拍戏过程中做某些事是敬业,而是打心眼认为属于自己的本职工作。

刘青云早上六点半已经化完妆到达片场默默等待。

黄子华,在片场不碰手机,无论何时何地都在认真研究剧本。

在《宫心计》里,杨怡饰演的角色遭掌嘴。

实际上,她是真的挨打。

在《反黑路人甲》里,蒋家旻被活埋近半小时,窒息感扑面而来。

周星驰往陈百祥身上泼墨,一盆上去,陈百祥不仅被液体砸满身,鼻孔也被堵住了。

为了不影响进度,陈百祥一直坚持到镜头全部拍完才去处理。而墨汁又特别难洗,他洗了好几天才彻底弄干净。

在《门徒》里,张静初饰演的角色因吸毒过量死亡,后来由老鼠爬满身体。

为了拍那场戏,剧组提前准备好老鼠。

不仅如此,导演还要求演员的死后状态得张大嘴。

在《流浪地球》中,吴京说不带剧本是跟吴孟达学的,连对手演员的剧本也都非常清楚,不管怎么变,随时有。

这点,周星驰也公开表示非常受教。

早年拍戏,其他人趁休息时间吃饭喝咖啡。大家走之前,吴孟达坐一旁拿着一张纸看。

大家吃饱喝足回来,他还在看。星爷纳闷一张纸有啥好看的,于是上前问纸上有什么,“3句句对白”。

“3句没必要看那么久吧~”“有,正因为只有三句且是一些很简单的对白才应该尽全力变成不简单的对白。”

这番对话给了星爷很大的启发。

后来,有媒体问吴孟达为啥。

他说剧本像一个枷锁,所以不想要。

现场不注意剧情和对白是因为事先已经把功夫做透了。

到了现场主要看对手表演,看怎样能让对手发挥得更好或者互相发挥出来。

该说不说,从古至今成功都不是必然,它始终留给能抓住机会的人,而机会一直留给有准备的人。

上面的种种,试问当下有多少青年演员能做到?

真的太少太少了~

除了敬业,很多港星还有一个共同点,接地气。

古天乐每天骑着小电驴上下班。

拍《宫心计》那会儿,甭管知名不知名的演员,现场都没有什么助理上前。

也是因为粉

导演一喊卡,补妆、擦汗等工作基本都由演员本人搞定。

哪像现在,演技要么没有要么半瓶子晃荡,助理却带了五六七八个。

补妆的、擦汗的、打伞的、扇扇子的,要是再加上安保人员,那随行人员的数量可就……

如果谁有兴趣可以上网搜一搜鲁豫采访的一些港圈艺人。

嘉宾带着鲁豫穿梭在各个小巷,跟店老板的熟悉程度一看就不是演出来的,各商家也不会看对方是明星就欢呼雀跃。

彼此非常默契的认为,卖点心卖鱼或者当医生律师是一份工作,演戏也好唱歌也罢同样是一份工作,没必要非得谁捧谁、谁供着谁。

如今,港圈演员虽然青黄不接,但他们的精神始终值得学习。

千里马需要伯乐发现,艺德可以让别人引导,但大多时候仍需要自己坚持。

奈何,内娱许多年轻演员已经被粉丝宠的忘记艺人的职业素养。

可悲可叹,哎~~~

* 本文授权转载自公众号异能八卦局(bgj257)↓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不做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全新全面的娱乐媒体

8点击“在看”,你就是最好看的崽!